未來ATM標配生物識別技術發展趨勢分析


發布日期:2014-03-26

身處密碼時代,人們總難免焦慮。用生日、手機號做密碼不安全,隨機編一組數字又怕記不住。好消息是,下一代ATM機將徹底消除這種不安情緒。

就算你沒帶銀行卡,忘記了密碼,也不用擔心,只要露出你的臉,或者伸出一只手,一切都可以輕松搞定。

目前在日本,生物識別ATM機已經占據半壁江山;與此同時,韓國、印度等亞洲國家也不約而同地大力推廣生物識別技術在ATM機領域的應用。

但放眼國內市場,仍是一片空白。在生物識別技術已被列為下一代ATM機首要特征的背景下,未來該領域的發展空間可謂無限。

下一代ATM標配生物識別

不久前,美國德克薩斯州聯合銀行的一個營業部,迎來了一位儲戶,他既沒帶銀行卡,也沒有回憶密碼就徑直走向ATM機提款,一臺攝像機對他的眼睛進行掃描,迅速而準確地完成了身份鑒定,很快進行了業務辦理。

輸密碼這件事,雖然繁瑣且令人不安,但在很多地方仍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程序。人們站在ATM機前,或許都有過這樣的感受:心里總嘀咕有沒有記錯輸錯密碼、會不會泄密被盜從而產生財產損失。

其實,無論過去、現在還是將來,安全,自始至終是金融設備的生命線;而便捷,則成了金融設備的生命力所在。

安全、更安全;便捷、更便捷——生物識別技術,正是兩者結合的時代產物,也順其自然成為下一代ATM機的標配。

生物識別**下一代ATM

“如果蒙臉、遮臉的話,即使你插入了銀行卡,密碼輸入正確,機器也會終止運作,取不出現鈔。”

走進御銀股份新駐地的一樓展廳,各式ATM機整齊成列。一臺大的顯示器格外引人注目,它連接著一個裝載生物識別技術的ATM機,技術人員一邊演示一邊講解。

所謂生物識別技術,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、聲學、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,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(如指紋、臉相、虹膜等)和行為特征(如筆跡、聲音、步態等)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。

作為**進的身份識別技術,生物識別可以滿足隨身性、安全性、**性等一系列要求。“人臉識別只是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,我們還有帶手指靜脈、掌靜脈的ATM。”

在御銀股份董秘譚驊看來,安全是基礎,應用生物識別技術將是下一代ATM的必然方向。

不久前,譚驊無意中找到母親多年前的一本工行存折,賬戶里還有5元錢,于是打算去銀行看看當年的5元錢現在會變成多少,但銀行查閱費了很長時間。原因在于,當年銀行存折采用的是個人簽章形式,不是現在普遍使用的密碼形式。工作人員從堆積如山的檔案庫中找了很久才取出當年的簽章存樣。

“銀行賬戶的加密形式在不斷演進,從*早時期的手印、簽字簽章,到現在的密碼形式,技術不斷進步。按照這一邏輯,銀行采用生物識別技術是必然的趨勢。”譚驊分析稱。

顯然,“生物識別**ATM未來發展”已成業內共識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,這種技術能更為安全且便捷。

為了應對銀行未來對金融設備的更新技術需求,國內ATM廠商已經開始行動。上證報記者不久前在國內ATM龍頭廣電運通采訪時,也見識了裝有生物識別技術的產品。

據悉,目前廣電運通研發的具有手掌靜脈識別技術的H68N系列ATM已經在土耳其大規模應用。

巨大空白市場亟需填補

一份來自全球ATM行業權威研究機構RBR的**報告顯示,截至2012年底,全球260萬ATM中只有7%配備了生物識別技術。而且,大多數這樣的ATM都布放在極少國家:98%的生物識別ATM只在5個國家中布放,只有不到10個國家擁有超過1000臺。

其中,全球三分之二的生物識別ATM位于亞太地區,日本占據了一半的份額。數據顯示,日本裝配的生物識別ATM機達10.3萬臺,占總數的54%。

早在2005年,日本便開始大面積采用該技術,起因是為了打擊欺詐行為。到了2009年,日本欺詐提款的案例數量為240例,而在2005年,這一數字高達800多例。

無獨有偶,巴西也在全國三分之一的終端上裝備了生物識別技術,到2012年底數量接近5.5萬臺。

巴西大力推廣這一技術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消除一種被稱作“閃電綁架(即受害者被犯罪團伙成員綁架,而其他成員使用該卡在零售商進行購買或在ATM上提取現金)”的欺詐行為。

而同時起到助推作用的,還有巴西較高的文盲率。這與印度較為相似,印度擁有全球增長*快的生物識別ATM網絡——至2012年底,此類終端達到8000臺,其中不少被放置在文盲率較高的地區。

在韓國,具有生物識別技術的ATM終端也接近1萬臺。此外,越南、阿根廷、智利等國,在ATM上采用生物識別技術的占比也在不斷提高。

不過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現象是,美歐等發達國家在生物識別ATM的占比上并不顯著。業內人士分析稱,主要原因在于**下來的技術問題、客戶的信任以及較高的成本。

“很多人對于生物識別技術都是謹慎且有抵觸心理,他們擔心其生物特征數據被訪問和保存。”該人士稱。

但這并不意味著生物識別技術應該被忽略,比如在英國,信用卡欺詐仍然是業界*為關注的領域,而生物識別技術可以有效阻止類似詐騙的發生。

在去年2月召開的基因組生物學技術進展年會上,來自英國的一家科技公司宣布,推出一款便攜的基因組測序儀,僅為U盤大小,插入電腦便可使用,從而使非專業人員也能提取DNA信息,6個小時內便可快速測序1.5億對堿基對,效率極高,預計售價900美元。對一般銀行來說,這樣的成本足以應對。

未來銀行必備利器

值得一提的是,中國也是生物識別ATM市場空白的國家,在金融安全戰略進一步提升的背景下,這一局面即將破題。

“生物識別ATM機的推廣應用,這一趨勢不會改變,但還要看銀行的需求。”譚驊對記者說,進行手指靜脈、掌靜脈或其他的生物識別技術,首先還是需要銀行進行數據采集。

截至目前,國內銀行尚未采購生物識別ATM設備,主要出于成本的考量。不過,“隨著上世紀90年代以來,生物技術不斷發展,目前成本已經降低了不少。”業內人士對記者說,生物識別技術具有徹底變革獲取現金方式的能力,潛力巨大,交易時間、銀行支出都將減少。*重要的是,發生欺詐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。

從巴西的案例來看,隨著量的擴大,實際上提高安全性帶來的效益已經超過了付出的成本。

已經發生的場景是:指紋識別、人臉識別開始大規模應用于門禁、電腦登錄、考勤、個人身份認證、幼兒園安全接送等方面。近期,平安城市、智能家居等概念的走強,都與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緊密聯系。




分享到:
官方二維碼
  • 電話咨詢
  • 15800463228(同微信)
  • 15800458638(同微信)
  • 400-006-3228
您是第 370434 位訪客!
2015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,办公室你夹得我太紧了,午夜无遮掩视频在线观看